新闻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:2025-07-14
七月骄阳似火,信念之光更为璀璨。在建党104周年的荣光时刻,中共鄱阳县驻深圳市流动党支部一行,在陈志龙书记带领下,于7月12日至13日奔赴侨乡江门开平,踏上一场涤荡心灵、淬炼党性的红色之旅。
首站抵达开平市百合镇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。这座始建于1957年、历经扩建的省级党员教育基地,早已超越砖石本身,成为革命精神不朽的象征。陵园肃穆庄严,牌坊矗立,松柏常青。沿着步级平台拾级而上,31.6米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,“浩气长存”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碑身镌刻着叶选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碑名,两侧铭文更如惊雷贯耳:
“头可断,肢可折,革命精神不可灭。壮士头颅为党落,好汉身躯为群裂。”——周文雍
“一个革命者应该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。”——陈铁军
走进纪念馆,现代声光电技术与传统艺术手法交织,将那段血色浪漫娓娓道来。在“动荡的年代”展区,五四风雷激荡人心;“激情燃烧的岁月”里,两位烈士以生命为代价的“刑场婚礼”让所有人屏息凝神。最令人难忘的,是“视像展览室”中播放的电影《刑场上的婚礼》片段——枪口下的相互依偎,胜过世间所有华丽的誓言。
第二日,一行人转赴赤坎镇腾蛟村,拜谒南楼七壮士抗日旧址。这座1913年由司徒族华侨集资修建的碉楼,斑驳墙体弹痕密布,无声诉说着八十年前的惨烈。1945年7月,日军500余人水陆并进进犯赤坎。司徒煦、司徒旋等七名自卫队员据守孤楼,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,激战八天七夜毙敌16人。直至日军施放毒气弹,七壮士力竭被俘,最终惨遭肢解沉江。
纪念馆内,锈蚀的枪械、泛黄的照片、复原的作战沙盘,将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拉至眼前。站在弹孔累累的瞭望口,仿佛仍能听见壮士们“誓与南楼共存亡”的怒吼在潭江上空回荡。这座碉楼不仅是世界遗产开平碉楼群的重要组成,更是侨乡儿女用生命书写的爱国主义丰碑。
参观途中,党员们自发开展热烈讨论。一位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周文雍诗句前久久驻足:“‘革命精神不可灭’,今天读来依然滚烫。作为新时代建设者,我们如何续写这种精神?”七壮士殉难的南楼,一位老党员抚摸着弹痕深有感触:“这墙上的每一道裂痕,都在提醒我们和平的分量——唯有守护好先烈用命换来的山河,方不负英雄热血!”
陈志龙书记在总结时动情道:“在深圳打拼的我们,远离故土但心向党旗。此次红色寻根,就是要以周文雍陈铁军烈士‘革命加爱情’的纯粹信仰、以南楼七壮士‘以身殉国’的浩然正气,擦亮流动党员的初心本色。无论身处何方,党员身份永不‘流动’,红色基因必须代代传承!”
从百合镇的“浩气长存”到赤坎镇的“弹痕如诉”,鄱阳县驻深流动党员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火。刑场上永恒的婚礼誓言与南楼里不灭的抗战烽烟,共同熔铸成一座跨越时空的信仰坐标——它时刻昭示:唯有将个体生命融入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,方能在历史长河中绽放永恒光芒。
这堂行走的党课,必将激励每一位流动党员在鹏城热土上,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奋进力量,以行动书写无愧于先烈、无愧于时代的新答卷!
深圳市鄱阳商会秘书长王桦全程参加活动。
(文/华哥)
电话:0755-28839933 邮箱:pytxh@pytxh.com 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三祝大道三祝里工业园10栋厂房2层
Copyright © 深圳市鄱阳商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33066号